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民经济促进法》今日起正式实施。这是我国首部针对民营经济的基础性法律,以公平竞争、科技创新、权益保护等制度性突破,为民营企业铺就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化轨道。在此重要节点,人民政协网特别推出专题报道《法治创新激活民企发展“一池春水”》。报道中,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、全联女企业家商会会长、荣程集团董事会主席张荣华立足企业发展实际,畅谈对该法律实施的感想和期盼,并展望了民营经济在新法护航下的奋进方向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》(以下简称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)将于5月20日正式实施的消息一经发布,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深入讨论。有关专家和企业家表示,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凝聚了社会共识,提振了发展信心,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深远意义,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。
破解跨越四十余载的民企发展之困
改革开放四十余年间,民营经济已从“草根经济”成长为“参天大树”。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底我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数量已超过5600万户,在企业总量中占比提升至92%左右,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,民营企业占比更是高达95%。然而,隐形的“玻璃门”“旋转门”始终制约发展步伐,使得部分民营企业家预期不稳、信心不足,消除“隐性壁垒”成为民营企业最强烈的诉求之一。
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,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共9章78条,围绕公平竞争、投资融资促进、科技创新、规范经营、服务保障、权益保护等方面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,并首次将“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,毫不动摇鼓励、支持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”“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”写入法律。“《民营经济保护法》从立法高度,让民营经济长期发展‘名正言顺’。”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高皓表示。
民营经济这棵参天大树要想“枝繁叶茂”,不仅需要制度和法律保障,还需要构建公平的竞争生态。在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,万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尚吉永看来,该法将“公平竞争”单独成章,意味着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关心爱护,已从政策层面的“精准施策”升华为制度层面的“刚性保障”,让民营企业平等获得更多竞争机会。
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积淀,万达集团深切体会到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对于民营企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。尚吉永表示,未来,万达集团将严格遵守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的规定要求,积极抢抓法律出台带来的政策机遇,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,提高核心竞争力,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,在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中主动担当、积极作为,努力发挥民营经济的生力军作用,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。
12. 8万条建议铸就民营经济新生态
“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中特别强调科技创新,鼓励、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在推动科技创新、培育新质生产力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积极发挥作用。”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、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、全联女企业家商会会长、荣程集团董事会主席张荣华第一时间深入学习了法律,“该法是对‘高质量经营者’的召唤,国家希望扶持的,不是野蛮扩张、债务膨胀的‘短视企业’,而是具备科技含量、文化内核、制度韧性的‘长期主义者’。”
作为一家靠钢铁起家的民营企业,如何将实体制造与数字智能融合,将传统产业与绿色技术融合是张荣华一直在思考和关注的问题。“民营企业的发展要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。”张荣华提出民营企业“三个升级”理念——从只讲“权利”转向遵守“规范”,从追求公平竞争升级为责任共建,从关注商业利润深化至“价值”传承,强调民营企业在ESG(环境、社会、治理)体系中的全面进化。
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与民营企业的良性互动和“双向奔赴”,得益于12.8万条立法建议形成的民意基础。在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(以下简称“民研会”)举办的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座谈会上,北京市政协委员、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志起指出,该法的立法进程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:通过5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征集12.8万条建议,经过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民主协商,最终从海量民意中提炼出民营企业家的核心诉求,真正实现了“民有所呼,法有所应”的立法价值。“这种民意征集与法律制定的良性互动,既体现了立法机关对市场主体的尊重,也彰显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制度优势。”
针对法律实施的关键环节,北京零点有数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军在民研会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座谈会上提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:建议构建“三维一体”的相关配套实施细则体系——国务院出台配套行政法规明确实施路径,相关部委制定专项管理细则压实主体责任,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司法解释统一法律适用标准。张军强调,只有通过科学立法打通政策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才能让12.8万条民意真正转化为企业获得感。